“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共建“一帶一路”為參與國家培育了許多新行業,使參與國家傳統行業也煥發出新生機。當地民眾的“飯碗”多了,腰包鼓了,生活富裕了,日子也更有盼頭了。
餐館店主瑪爾塔——
“中國企業就是塊蜜糖,吸引著全國的人才”
早上5點,天剛蒙蒙亮,印尼小餐館店主瑪爾塔就騎上摩托車出門了。菜市場已經開張,她要去采購食材。“螃蟹要活的,魚鰓得紅,蔬菜得剛摘的。”八九點回到餐館,瑪爾塔趕緊帶著伙計們擇菜、洗菜。再過一個多小時,就該有客人來就餐了。瑪爾塔兼任大廚,煮螃蟹、炸魚、炸丸子都是她的拿手菜。
這里是印尼中蘇拉威西省摩羅瓦力縣法土菲亞村,坐落于遠離首都雅加達的一個小島上。瑪爾塔的餐館名叫“薩里拉薩”,意思是“味道的本質”。餐館臨著村里唯一的公路,周邊都是店鋪:摩托車修理鋪、雜貨攤、服裝店、鞋店等。餐館門臉不大,擺放著六七套桌椅。在村里這就是大館子了。
中午客人不算多,因為真正的忙碌在傍晚。下午3點剛過,瑪爾塔一頭扎進后廚,專心照看她的一口鐵鍋:熱氣蒸騰中,一只只大螃蟹的青殼已變成誘人的紅色。
“我的選擇太對了。原來的餐館大概35平方米,雇了兩個幫工。現在我的餐館有300平方米,雇7個員工”
忙完手頭的活,瑪爾塔拽過張凳子,聊起了她的生意經:這里以前是知名的窮地方,交通很不方便,也沒有什么產業。除了些漁民,年輕一點的都出門打工了。我前些年在縣城開餐館,發現有一撥一撥的工人來買電視機。一打聽,村里開始建鋼鐵廠了,他們都是廠里的工人。我就想,鋼鐵廠是大企業,不如來這里開餐館試試。
瑪爾塔中等身材,臉龐黝黑。因為經常干活,手指骨節顯得有些粗大,兩只鑲寶石的金戒指緊緊箍在手指上。
“這是4年前的事。現在看,我的選擇太對了。原來的餐館大概35平方米,雇了兩個幫工。現在我的餐館有300平方米,雇7個員工。來這里吃飯的主要是園區工人。因為他們收入高,點菜的時候都大方。特別是月初發工資的時候,店里生意特別火。有時候一天能賣1000多萬印尼盾(約合人民幣4565元)。”瑪爾塔說,由于餐館不夠大,客人吃飯都得排隊,所以餐館推出了送餐服務,每天要忙活到晚上11點。
給餐館帶來生意的是中國印尼綜合產業園區青山園區。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對印尼進行國事訪問。在兩國元首見證下,中國青山鋼鐵旗下的上海鼎信集團和印尼八星集團簽署了合資設立印尼青山園區和首個項目SMI年產30萬噸鎳鐵項目入園協議。如今,這里已經建成全球產業鏈最長的大型不銹鋼生產基地,年產300萬噸不銹鋼產品。園區內6家工廠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達60億美元。
得知訪客中有園區項目現場的負責人金振祥,瑪爾塔笑意盈盈地感謝他:“中國企業給我們帶來了好福氣咧!”瑪爾塔的先生布迪現在給園區跑運輸外包。她還介紹了不少親戚朋友到這里上班。
“我也希望中國企業在這里越來越好,永遠待下去。這樣我們就有更多的機會”
瑪爾塔有3個孩子。大兒子獲得了園區提供的獎學金,正在萬隆電信學院就讀,畢業后準備到園區當網絡工程師;二女兒在日惹大學念行政管理;小兒子留在老家上小學。
對于全家的未來,瑪爾塔有盤算:“我早就想好了。園區建設得這么好,今后還會有大發展。我已經在旁邊買下一大塊地,明年就蓋大樓房。樓下是700平方米的餐廳,樓上我自己住。另外,我在海邊買了塊地,準備蓋旅館。來這里工作和探親的人總得有住的地方吧?”瑪爾塔說,將來女兒學校畢業,就女承家業,幫著打理餐館和旅店。“現在我這里的房子是租的,不夠寬敞。小兒子只能交給老家的奶奶帶。明年搬了新房,我就把他們都接過來。”
這番話聽得金振祥也不由得豎起大拇指:“你的決定還真有遠見。我們已經有兩萬多名員工了。今明兩年還準備再招一萬人。為了不和你們搶生意,我們不在園區蓋宿舍、建餐館,給周邊村莊的人們創造工作機會。祝你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我也希望中國企業在這里越來越好,永遠待下去。這樣我們就有更多的機會。”
2015年,印尼總統佐科前來參加了 SMI年產30萬噸鎳鐵項目投產儀式。他高度評價青山園區讓印尼和中國互利共贏。以前這里的礦石出口每噸只賣26美元,但是在當地建廠后,不銹鋼出口每噸可賣2600美元。這不僅為印尼貢獻了大量稅收,而且留下了完整產業鏈,創造了就業機會。金振祥表示:“印尼各界對我們的項目非常支持,因為這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典范項目,對各方都有實實在在的好處。”
瑪爾塔接過話頭:“這個好處我們都有體會。剛開始附近兩三個村的人口加起來不到5000,現在有5萬多。除了園區工人,還有很多來這里做生意的。原來因為沒有電,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現在晚上燈火通明,人來人往。難怪我們縣勞動局長說,中國企業就是塊蜜糖,吸引著全國的人才。”
“在這里做這么大投資,還讓孩子們放棄大城市的發展,布迪同意嗎?”我們問。“家里我管賬。蓋房子、買電視、買家具,都是我說了算。”瑪爾塔拍著胸脯,神情滿是得意,“我雖然不是這個村的,但也是同一個縣。這里畢竟是家鄉,待在這里,看著它越來越興旺,心里也高興。布迪也是這么想的。”
正說得熱鬧,隔壁“漂亮鞋店”的售貨員赫魯來串門。赫魯來自爪哇島,聽了朋友的介紹,坐了好幾天的輪船和汽車來找工作。她在這家鞋店打工的薪水比在老家少賺1/3。不過赫魯說她不在乎,因為自己為的是以后能來青山園區工作。“在園區工作,工資比別的地方要高一大截,各方面保障也好。兩個月前我就遞了簡歷,希望到中控室上班。能幫我問問這種情況要等多久嗎?”金振祥回答,這段時間園區已經收到上萬份簡歷了,招聘方面還需要再耐心等等。“中控室里頭工作情況啥樣?值夜班多嗎?”赫魯拉著大家問這問那,直到鞋店來了客人,才不舍地離開。
下午5點,青山園區的工人們換班了。頭戴黃色或白色頭盔、身穿各色服裝的工人們說笑著。他們駕駛的數千輛摩托車從路那頭駛來,如同一條彩色的河流,流淌不息。落日余暉斜照在人們身上,就像鍍上了一層金色。
(來源:2018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第2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