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鋼58年的歷史坐標上,2016年無疑是極為關鍵的一年:背負著“巨額虧損”的包袱,經歷著日益嚴峻的市場形勢,肩挑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任,承受著外界的諸多質疑乃至唱衰……
慶幸的是,這一年,酒鋼“挺過來”了。看!盈利20.3億元的成績單,凝聚著酒鋼全體干部職工逆勢奮爭的信心與決心,也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注入一股“強心劑”。
——2016年,集團公司營業收入和工業總產值分別完成813億元、405億元,全年實現盈利20.3億元。酒鋼利潤總額在行業35家500萬噸以上產能企業集團中排名第5位。
——納入集團預算管理的28家成員單位完成年利潤目標的有22家,占比78.6%。核心產業鋼鐵、鋁業分別盈利6.8億元和15.9億元,為酒鋼扭虧增效起到了關鍵作用。
——技術創新方面,集團公司2016年開展科技項目222項,取得國家專利授權131項。開展新產品研發項目33項,完成開發試制與批量生產18.5萬噸。群團組織大力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全年各單位崗位創新共立項1881項,篩選15項職工崗位創新成果參加了第九屆國際發明展,分獲2項金獎、6項銀獎和4項銅獎。
——重點項目建設方面,150萬噸煤炭分質利用、蘭州鋼結構制造、330kV宏豐開關站改造等項目已按計劃基本建成;綠色短流程鑄軋鋁深加工、粉礦懸浮磁化焙燒選礦改造、金屬復合板等重點在建項目都在按計劃有序推進。
一串串“數字足跡”,勾勒出酒鋼自救圖存的逆勢奮爭之路。
體制機制決定企業乃至每名干部職工的活力。2016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有關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集團重點對法人治理、集團管控、干部選用和收入分配進行了改革。集團領導分工由職能線條分工調整為按產業板塊的劃片分工,從領導開始靠實責任。產供銷人事分配等權責下放,子公司的市場經營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集團7家單位17個高層級經營職位實施了公開競聘,更具活力的市場化選聘機制初步確立。經營性子公司全面實行干部任職風險抵押金制度,干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顯著增強。
體制機制改革逐步到位后,集團總部及子公司兩級分工更趨合理、經營運作更為高效。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酒鋼堅持算賬經營、淡化規模的經營方針,以效益最大化為總體目標,以全面預算對子公司實施宏觀調控。各子公司以市場為導向,著力挖潛增效,合理配置資源,積極開拓市場,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成員單位經營活力和模式創新“亮點紛呈”:宏興股份通過落實主體責任,打破原有的購銷集中統管模式,進一步明晰經營權、管理權、購銷權等管理權限,解決了管理體制機制僵化、責權利不對等、經營意識缺乏等問題;東興鋁業積極拓展經營思路,準確把握市場機會,實施期貨套期保值工作,鎖定銷售利潤,防范了鋁價下跌風險,全年通過套期保值增利1.2億元。
2016年是酒鋼資金鏈最為緊張的一年。因集團公司融資困難以及兌付到期債券,資金鏈極度吃緊。面對“致命危機”,酒鋼一方面加強資金管理與控制,通過多種管理手段,充分挖掘內部資金潛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強與金融機構溝通、協作,積極主動傳導酒鋼經營情況和發展規劃,增強了金融機構和投資人信心,順利完成銀行續授信、續貸款工作,保證了集團公司資金鏈安全。
科技始終是第一生產力。一年來,酒鋼下大力氣通過科技創新優化產品結構,其中:鋼材產品方面以產品結構調整、高附加值產品開發為重點,成功研發高性能建筑結構用鋼、汽車結構用高強鋼、建筑裝飾用鐵素體不銹鋼等產品;創造性地利用鋁、鎂和稀土元素進行同時添加,形成具有酒鋼獨立知識產權的鋅鋁鎂合金產品及其生產技術,實現了我國此類產品零的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馬氏體不銹鋼產品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月穩定供貨國內最大的刀具生產企業。
2016年,集團公司適時啟動了粉礦懸浮磁化焙燒選礦改造、牙買加氧化鋁、蘭州鋼結構制造、綠色短流程鑄軋鋁深加工等調結構、補短板項目,延伸和拓展高附加值產品產業鏈,著力解決主要產業面臨的資源和物流戰略問題,為集團公司長遠發展積攢了后勁。
此外,剛剛過去的一年,酒鋼進一步提升購產運銷系統聯動能力,多措并舉降本增效,取得了顯著成效。
歲末回首,一幀幀畫面、一組組數據,都積蓄起集團公司逆勢奮爭的強大勢能,欣慰的是,憑著四萬余名酒鋼職工的共同努力,酒鋼為“十三五”開局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信息來源于網絡)
免責聲明:本公司網站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公司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